乡土文化是地方族群繁衍发展的
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
随着网络平台的发展
开放性、互动性强的短平快阅读
已经成为趋势
为搭建一个阳江乡土文化作品
展示和交流的公众平台
阳江日报利用新媒体
开设“吾乡吾土”栏目
旨在挖掘、宣传、推介阳江乡土文化
为阳江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本期,我们跟随笔者到江城
感受端午龙舟文化
江城龙舟文化
文/图 关超
在这急风骤雨的人间四月,颇有传说中龙兴云布雨的气象。农历四月廿一,我们外出走访,过西岸,观双白旗龙舟训练,成七绝一首:
致雨兴云四月天,
龙舟鼓响水溅溅。
江河霸主谁家是?
际会争雄定后先。
阳江民谚云:“四月八,龙船挖。”从四月初八挖龙舟到五月初一开始龙舟竞渡不足一个月。此间要做一系列赛龙舟的准备工作,诸如装船、祭祀、进水、训练等。
据了解,江城传统龙舟现共有12条,分别是南恩2条、城南3条、中洲4条、城西3条。每条龙舟都有其故事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中洲西岸曾氏双白旗是从四方单白旗独立出来的,至今保留旧的龙坛联:“龙德普双林,端庆滘洲沾德泽;神恩覃下坎,回南安盛沐恩波。”据传,该龙坛联是清代南安村曾氏秀才所撰,此联巧妙地嵌入了八社和重复恩、德二字。据本人多年搜集,这或许是江城现存最早的龙坛联。曾氏双白旗,是目前12条龙舟中,唯一单一姓氏的龙舟,体现了曾氏双白旗龙舟的特有文化。
中洲西岸的四方单白旗龙舟是四姓人家共同拥有的一条龙舟。由于四方单白旗壮丁扒龙船时喜欢穿白色的褂仔,在岸上远远望去,就像一只在江上飞翔的白翼仔。故被称为“白翼仔,水上飞”。
中洲麻演上堡龙舟居漠阳江最上游,即漠阳江东河大桥至五王宫河段。中洲麻演下堡龙舟,在鱿鱼头桥下游。下堡非常重视传统龙舟的传承工作,在造龙舟的同时还按十比一的比例造了两条龙舟模型供人观赏。1996年坚都杯龙舟大赛荣获一等奖,著名画家、书法家黄安仁先生为他们题写了“斩浪飞舟”四字横披。下堡龙舟队还两次代表阳江参加全国龙舟锦标赛,并载誉而归。
西濑的上濑龙舟原本属太傅龙舟,后来由于桡手都是上濑壮丁,渐渐演变成为上濑龙舟,上濑龙舟肩负守护上游河口。下濑龙舟肩负守护下游河口,因此,它面向下游。而江城是以逆水赛龙舟,故下濑龙舟在比赛中以龙尾先行,不忘守护下游河口的责任。
华濠龙舟是出了名的仗义龙舟。过去比赛,三角白旗赢得了冠军,却引起其他龙舟队不服,便将其团团围住,不准该龙舟的桡手下船。而“华濠”则认为,不服气可以再赛,但不能为难人家,于是一路护送三角白旗龙舟安全回家。因此,当地人也将华濠龙舟和三角白旗龙舟称为“兄妹船”。
城南马福三角白旗是爱漂亮的“妹仔船”,20世纪90年代前,三角白旗常在比赛中夺冠。城南马福双带七星旗龙舟是恢复最迟的一条龙舟,但实力不容小觑。近年来,双带七星旗代表阳江走上了国内、国际舞台,在2019年第十五届中国-东盟(南宁)国际龙舟邀请赛上,双带七星旗龙舟夺得两金一银一铜的优异成绩。
南恩的上、下濑龙舟和城南的华濠、双带七星旗、三角白旗,这五条龙舟在漠阳江中段,龙舟竞赛的核心区域。
江流向西绕顿砵山而过就是城西河段的红、白须龙舟。按阳江人的习惯,西濑东侧的河道称为东河而西侧河道称为西河,东、西河合流前,城西那西竹叶七星旗龙坛就建在西河西侧的河滩上。竹叶七星旗龙舟最大的特点是全村仅一支龙舟队伍,每次江城举办龙舟赛前,村里都会提前组织一场村内选拔赛,在村中桡手队伍中挑选出最具实力的桡手。这在全区现有的12支龙舟队伍里都是独有的。城西东砵红须龙舟,在清代每次参加龙舟赛,几乎都稳坐冠军宝座,声威赫赫,龙舟头顶部“夺锦王”的美誉即是由此而来。2010年以来,东砵红须龙舟夺过三次冠军、 一次亚军。2023年阳江(江城)逆水龙舟大赛中,东砵红须龙舟队不负众望获得民俗龙舟赛冠军。
城西东砵白须龙,它所在的河段是漠阳江最下游,扼守下游水口,与最上游的上堡龙舟遥相呼应。清代本村秀才张弼儒撰龙坛联:东岸共观红粉女,西河争看白须公。传说过去有一个扒头艄的叫大只运,他力大无穷。在比赛时,如果东砵白须领先,他就在船头喝龙,如果与对手并驾齐驱,他一桡挥下,足以赢对方一个舱位。一艘龙舟有三十六个舱位,也就是说,大只运连挥三十六桡,就足以把对方赢脱尾。如此激动人心的赛龙景象谁不“争看白须公”呢?在这里还流传斗二公和斗二婆的山歌对唱。
斗二公:
中汽协:5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3.3万辆和238.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9.4%和10.3%,同比分别增长21.1%和27.9%。1-5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68.7万辆和1061.7万辆,同比均增长11.1%。
市场成交量为3132.00万手,成交额为1.75万亿元。
龙船鼓响裂都河,
快去看船斗二婆。
斗二婆:
还领新衫未有着,
头毛髻仔未曾梳。
每条龙舟都有其显著特点,有的在旗帜,有的在飘带,有的在龙须,有的在龙头,有的在龙尾。下濑龙舟别称大耳牛,它的耳朵特别大。西岸四方单白旗龙舟的龙尾像葫芦,寓意尽享福禄。城西东砵白须的龙头瘦瘦长长,后脑勺非常光滑,活像一个光头的老人,因而被人叫作“白须公”。同样是七星旗,城西那西竹叶七星旗头顶着竹叶,城南马福双带七星旗装饰两条黑白飘带。
每条龙舟在其所在河段都搭建一座龙坛,用作祭祀和训练指挥场所,而每座龙坛都有一副龙坛联。同样,龙舟竞渡指挥台也悬挂指挥台联。这些对联是龙舟文化的具体体现,也是赛龙夺锦的一道亮丽风景。有些对联已成为经典,寄托美好愿望,又声律谐协,对仗工整,被广泛传颂。
下面略举数联与大家分享。
1996年指挥部牌楼联:
桡飞千重浪,旗夺一军雄。
2008年指挥部联:
以头龙速度酬民愿,扬奥运精神夺锦标。
今年东砵红须龙坛联:
龙岁竞龙舟,漠水翻波呈万福;
国人铭国俗,端阳悬艾衍千秋。
江城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阳江日报
编辑|谭小惠
审校|敖玉婷
审核|杨广恒
投稿邮箱:jc3118663@163.com
更多资讯,欢迎关注
江城融媒体中心新媒体矩阵点阅资本分配加杠杆。
江城白旗龙舟七星旗阳江发布于:北京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