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云听现在还有实盘配资吗
《金山云听》
第八十二期:
《水江灰水粑》
作者:信鸽
♬点击上方可收听主播朗读音频
音频录制 | 曹淋杰
南川区融媒体中心主持人
水江灰水粑
“灰水粑、灰水粑,正宗南川水江灰水粑。”一大早中心农贸市场端头处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每天卖灰水粑的大娘们很早就会来到此处,寻一处最佳位置,售卖水江灰水粑、大有油茶等南川特色美食,前来购买的市民络绎不绝。
不用说,地地道道的南川人都知道,灰水粑是家乡的土特产,尤其是水江镇一带的最为出名,它散发出的碱香味和米香味总能勾起人们对乡村美食的记忆。
记者 甘昊旻 摄
前几年,我在乡镇工作的时候,恰好有一位同事的老家是水江镇的。她说,“每年七八月收割完稻谷之后,用新鲜谷草灰制作的灰水粑口感独特、香气四溢,尤其是才蒸制出来的,热气腾腾、软糯好吃,味道那叫一个巴适。”
我打趣地说:“为什么水江灰水粑这么有名?”她谈到:“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特色,水江灰水粑是用谷草灰制作的,其他地方采用的则是茶籽壳、水冬瓜树等草木灰,有的偷懒,用上了碱水,就让灰水粑失去了原有的香气。今年秋天,我提前约你去水江体验一下灰水粑的制作过程,可行?”“好呀,我十分期待。”
这几年来,家乡的旅游业发展迅速,赏花、漂流、露营、避暑,皆可选择,众多游客纷至沓来。夏季炎热的时候,不少外地游客会选择去海拔高的水江镇乐村避暑,路过集镇的时候,捎上几个灰水粑当餐食是常有的事,返程的时候还会给亲戚朋友带点回去尝鲜。不仅如此,有的游客还是美食挖掘者,他们不仅品尝灰水粑,还亲自走进灰水粑作坊,将制作过程记录下来,成为美食宣传家。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水江灰水粑愈发风靡起来。
记者 甘昊旻 摄
其实作为南川人,我还没亲自瞧见过灰水粑是怎么制作的,但美食宣传家视频里的步骤一目了然。先是烧谷草灰、泡米、磨米、熬浆、搓圆、蒸熟,看着简单,实则不易。同事说:“制作灰水粑的每道工序都不能掉以轻心,细节至关重要。比如,稻草灰的多少决定含碱量,若烧多了,灰水粑会太黄,碱性重;烧少了,灰水粑没味道,不成型。其次,熬浆的时候也需要小火慢熬,用锅铲不停地翻动米浆,不然就容易糊锅。”
看视频时谁都是美食大师,可一做就“翻车”。虽说很多东西能够依葫芦画瓢,但美食制作需要不断实践,光靠眼睛会可不行,凡事都得多经历、多实践,慢工出细活,急不得。不过说来也奇怪,有的顾客偏偏喜欢选购深黄色的,觉得碱性味道重才有灰水粑的香气,真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如今,即使城里面有的人会制作灰水粑,他们也懒得花功夫了。一来耽误时间,二来不具备制作条件,主要是没有谷草灰,若是嘴馋了,想吃灰水粑了,直接去农贸市场或者社区超市购买成品,方便快捷。
灰水粑有多种吃法,可以煎腊肉、煎香肠,做烤串、麻辣烫,也可清水煮。我记得有段时间母亲胃口不好,只喜欢吃点水煮菜,父亲知道后,特地去农贸市场买了几个新鲜灰水粑,做了一道白水灰水粑,母亲蘸着糊辣椒,眼角不自觉地就湿润了。
记者 陈姗 摄
期盼着,待新一轮稻谷收获的季节,一定得去同事老家感受一下灰水粑的制作过程,泡一泡大米、搅一搅米浆,搓一搓粑粑,将亲手制作的灰水粑带回家给父母煮上一顿灰水粑美食家宴,留一些给远方的亲戚朋友寄过去,让他们尝尝家乡灰水粑散发的碱香味和米香味。
内容:南川融媒体中心
编辑:汪叙含
责任编辑:金大洪
值班总编:邓伟
总编辑:李如军
法律顾问:重庆百哲千行律师事务所
声明:本公众号内容注明原创内容,系南川发布原创作品,版权归南川发布所有。若要转载,请在后台留言发起授权申请,获得明确授权认证之后,方可转载发布。否则视为侵犯版权。
求分享
求收藏
求点击
求在看 现在还有实盘配资吗
谷草灰水江南川灰水粑水江镇发布于:北京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