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配资资讯平台 《红尘悲歌柳如是》(下)

联华证券配资_国内股票合法配资_网络炒股配资申请
你的位置:联华证券配资_国内股票合法配资_网络炒股配资申请 > 网络炒股配资申请 > 股票配资资讯平台 《红尘悲歌柳如是》(下)
股票配资资讯平台 《红尘悲歌柳如是》(下)
发布日期:2024-07-31 20:24    点击次数:64

股票配资资讯平台 《红尘悲歌柳如是》(下)

五十九岁的白发老翁钱谦益终于如愿将二十三岁的柳如是娶进家门,婚礼虽然办得简单别致,但满城轰动赚足了眼球,也将这样一位垂垂老矣的老学究推到风口浪尖。这对老夫少妻带起一股时髦风:旅行结婚。如此相携出游名山秀水,怎一个浪漫了得?兜兜转转数月后,他们又回到西子湖畔,选了一处幽静且景色宜人的地方修筑了一座五楹二层的“绛云楼”,夫妻俩安居其中。还别说,钱谦益虽然被革职,但早年靠文章才气讲学授徒累积了不少家产,自然也是一个不差钱的主。不然,如此一番浪漫云游,不烧钱是不可能的,而且钱谦益喜欢大排场,去哪儿都是车马大驾,花起钱来从不吝啬。

尽管那场婚礼博眼球的方式多少让人大跌眼镜,但名气起来了,流量也随之而来。先是一些豪绅玩了一波老夫少妻配,而后是风流雅士迎娶风月美女,美名其曰:“钱老尚且如此,何况我等凡夫俗子?”钱老的名气日益传扬。当然,更有不少儒生仰慕钱谦益的文章才气,不远千里赶来请教。平时门可罗雀的钱家大宅,一时之间车马喧嚣,好不热闹,也让钱谦益享受在众星拱月的氛围之中,好不自在。诸子儒生与柳如是交往中发现,这个女人还真不简单,美人皮相之下兼有才气与侠气。士子们另眼相看柳如是,益发敬佩有加。

柳如是的名气越来越大,及至方圆百里的达官显贵也来拜访。乐得钱谦益常常捻须大笑,逢人便喜不自胜地夸奖:我钱某人眼光自是不凡!柳如是也在这期间,才能学识日益增进,写下了大量情辞婉丽的诗作,诗集有《戊寅草》《柳如是诗》《湖上草》《尺牍》《东山酬唱集》《河东君诗文集》《我闻室鸳鸯楼词》《我闻室梅花集句》等,还编一部《古今名媛诗词选》。她的书画也负名气,其画娴熟简约,清丽有致;书法也深得后人赞赏,被称为“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国学大师陈寅恪对柳如评价甚高,誉其为“女侠名姝”“文宗国士”,还专门写了传记《柳如是别传》。

电影《柳如是》剧照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社会制度,秉承“娶妻娶贤,纳妾纳色”的观念,所以古代老夫少妻也是常见,男女之间相隔一二十岁很正常,而相差更大的也不在少数,“一树梨花压海棠”亦由此调侃而来。张先是北宋时期的词作家,其与苏轼和欧阳修都十分交好。张先雅号“张三影”,因其三句写影子而得名,但张先闻名后世恰是其风流韵事。张先八十岁高龄纳了一房妾室,仅十八岁,这年龄差距实在太大,时人多有打趣。但张先不以为忤,反以为荣,故意作诗“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如此不知羞躁。一代文豪苏轼专门赋诗调侃:“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这首诗帮张先流传了千年,“一树梨花压海棠”也成了贬义。当然,张先还是创造了奇迹,凭着高龄残躯,竟然让这小妾在八年内生了两男两女。

与张先这位猛人相比,钱谦益与柳如是的年龄差距还不算太大。婚后三年,柳如是为钱谦益生下一女,也算后继有人了。但史料上对这个孩子的记载几乎没有,按钱氏家族惯例,族谱排男不排女,自然无法查找其女儿的名字。此外,钱氏家族一直对娶柳如是持反对态度,特别是钱谦益作为当今名士,纳妓女为妾让家族蒙羞,是以对柳如是从未给予应有的礼遇。当然,柳如是非寻常女子,不在乎钱家人的世俗眼光,而追求精神上的独立,做寻常女子不能之事,诗书礼乐、女扮男装、广交名士等等,足以说明她强大的内心世界。历史经验表明,内心强大的女性往往带有悲剧色彩。钱氏家族的世俗偏见,始终如影随形伴着柳如是,封建桎梏的双手紧紧扼住她的颈脖。她无心也无力计较,封建几千年来的传统陋习,岂是一朝一夕可改的?况且她一个弱女子,纵使千般才华、万般勇气,岂能为她而变?她叛逆世俗,是想活得更洒脱一些,自小受过太多的苦,这些苦日子就像人生陨落的阴影,雅士儒生的尊重恰为一道光芒,这是人之为人的尊重,而不是一个可怜的女人被人同情。

柳如是不屑被人同情,强者之所以为强者,必须有光明的追求,坚韧的毅力,当然也需要才华的加持,否则内心再强大都只能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她少年时代尝遍人间冷暖,青年时代星光闪耀,人生的高光时刻自然无法预料,但钱谦益将她引导文人圈里,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这个圈层思想比较开放,吻合她的精神追求。她享受着被人尊重的感觉,这是封建时代每个女人都渴望的、最珍贵的东西,足以支撑她往前走下去,无论钱家人待她如何。

公元1664年,明帝国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的第十七年,这是明王朝作为大一统王朝的最后一个年号,大明王朝风雨飘摇走向末日。

面对边防战火纷飞、关内义军四起、百姓流离失所的残局,崇祯仍然做着最后的挣扎,督师李建泰去往山西迎战李自成,未能挡住起义军破竹之势。无奈之下,急调辽东总兵吴三桂率兵进关抵挡农民军。怎料农民军愈战愈勇,未等到吴三桂勤王,北京已经城破。崇祯明白已无力回天,却做着最后的疯狂:逼周后自杀,亲手斩了袁妃、乐安公主、昭仁公主等人,然后扯起一张白布上吊于煤山。历史充满讽刺意味,就在崇祯迈着沉重脚步走向煤山自杀的时候,当朝的许多大臣却纷纷向李自成投降,甚至奉献珍珠宝物以示效忠。

残阳如血,气泄长空。明太祖朱元璋浴血征战建立的大明王朝,历经276年风风雨雨,唱尽了最后的挽歌。

崇祯皇帝死后,江南士绅们联合起来,准备成立新的朝廷,选出新的皇帝。以钱谦益、史可法为代表的东林党拥戴潞王朱常淓,以马士英为代表的官宦派拥戴福王朱由崧。两派暗中较劲,福王朱由崧与崇祯皇帝的血缘关系更亲密些,马士英争取了江淮地方军阀的支持,福王朱由崧最终胜出,成为南明弘光皇帝,马士英自然掌控着朝政大权。

失败者自然要被打压,马士英也非善类,源于拥戴储君结下的梁子,钱、史受到排挤是必然。没过多久,史可法被授予首辅大学士,发配到扬州前线去抗清。钱谦益投机性格再次展露无遗,拖着老态龙钟之躯跑到南明皇帝面前表示悔悟,态度虔诚地向马士英认错服输,即便如此低声下气,也没能进入内阁,马士英象征性地委任他为没有多少实权的礼部尚书。

南明王朝仍在苟延残喘,但钱谦益很享受这个位极人臣的“尚书”虚名,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封官加爵今朝实现了,功名给他带来极大的满足感。柳如是也为钱谦益高兴,与达官显贵、士子儒生的交往愈加密切,推高钱谦益的名望,粉饰美化丈夫的形象。应该说,柳如是对钱谦益作为文坛执牛耳者,作出厚颜媚骨的一些行为,是持反感态度的,也曾规劝丈夫效仿魏晋朝清流名士,择一处幽静山谷隐居,远离尘世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人间风尘已历练,洗尽铅华始见金,柳如是历经人生的风风雨雨,对官场的尔虞我诈越来越反感,内心深处始终向往着超脱世俗的生活。

电影《柳如是》剧照

半生飘零,练得眼光洞明如炬;但世间无奈,仍难脱俗抽身离去。钱谦益已经是她的精神伴侣,尽管从开始的仰慕崇拜,到现在的孤单无奈,她感觉钱谦益的思想追求与自己渐行渐远。但有一点是始终相同的,那就是对世俗的不羁、个性的洒脱。老夫子钱谦益精神不老,放在封建道德伦理的束缚之下,仍能放纵内心自由的呼唤,甚至于对当时道德礼仪的背离,着实是难能可贵。不过,钱谦益的思想及行动表现在官场上,又是如此的圆滑阿谀,俨然像一个弄臣,也耍心机、玩城府、斗手段,但他始终成不了枭雄,毕竟缺少放手一搏、一往无前的气魄,更多是明哲保身、自我算计下的偷奸耍滑。后人不少关于钱谦益的趣闻轶事、小说演绎等,对其更多是持肯定态度,或许基于一种文人思维,或许基于同情或欣赏柳如是,进而爱屋及乌钱谦益。个人情感喜好各有不同,但始终改变不了钱谦益作为一个可耻文人的历史史实。

历史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正因人性富含多面,才让干瘪的历史饱满得更加有趣好玩,只不过有趣好玩的历史,往往是以悲剧结尾。钱柳二人客观上是礼教的背叛者,结果非但没有被惩处、被沦落,反而作为追求思想自由的典范而让世人熟知,这并非历史的故意玩笑,而是历史演化的趋势。在一个以儒学为正统的时代里,凡是违反“三纲五常”的欲望都是过分的、不合理的,需要加以压抑和摧毁。公序良俗以理为盾,明代大儒朱熹“存天理、灭人欲”倡为世范。存天理,存的是正常的生理需求;灭人欲,灭的是放纵的人性欲望。明辨善恶是非、遵守社会公序良俗,克制自身容易放纵的欲望,从而达到国家的和谐安定,这也是程朱理学的初衷,但也造成明代文化的病态,进而受到后世的强烈批判。即便明朝那个独特的年代里,以《金瓶梅》为代表的色情文学还是大量充斥,那是基于追求人性解脱的思想意识,所以这个超脱“传统”的文艺现象的出现也不足为奇。

公元1645年,清朝摄政王多尔衮派遣多铎率10万清军南下征讨南明弘光政权。李成栋率部投降满清,围攻江北重镇扬州,扬州沦陷后,南明督师史可法战败而死,清军在扬州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扬州十日”大屠杀。随后,清军长驱直入攻占南京城,南明隆武帝朱聿键被俘后绝食而亡,其弟朱聿鐭逃到广州,被首辅苏观生等拥立为绍武帝,明神宗之孙朱由榔也在广东自立为永历帝,至此形成“二帝”并立的局面,双方为争夺正统兵戎相见,自相残杀。李成栋率清军趁此攻占广州,绍武帝朱聿鐭及首辅苏观生自杀,永历帝朱由榔自广东肇庆逃往广西,逃到云南后被吴三桂献出。自此,明王朝气数殆尽,此后虽有反清复明旗号,均未形成气候。

当初,清军攻到南京城下,城内一片混乱,不时有朝臣自杀殉国,而作为文坛领袖、礼部侍郎的钱谦益却出奇冷静。柳如是受诗书熏陶已久,心刚气正,勃发千秋凛然的民族气节,不甘做清奴,劝钱谦益以死殉国,维护一个文坛领袖最后的体面。看着夫人如此恳切激昂的语气,钱谦益内心非常纠结,作为文坛泰斗,门生故旧都在等他作最后的诀别。国破家亡,誓死不做亡国奴,似乎应该是最好的归宿。

偏偏钱谦益压根儿就没有殉国的打算,他从未承诺以死明志,他的人生哲学就是用尽手段顺势而为,他明白自己于清而言是有价值的,毕竟新朝笼络人心,需要礼待文人,特别是像自己这般有巨大影响力的文人,而且自己作为南明王朝的重臣,受到礼待必然也会加官进爵,双赢莫过如此。的确,钱谦益善于算计,名望权力是自己需要的,但碍于文人面子,不做好表面文章,在他人面前也不好交待,特别是柳如是苦苦相劝。

电影《柳如是》剧照

钱谦益会否应允柳如是“劝死”?清代《扫轨闲谈》趣说了“水太凉”的故事:柳如是携钱谦益投水殉国,钱谦益觉得水太冷冽,哀求说:“老夫体弱,不堪寒凉,改日再来。”柳如是怒斥:“水冷有何妨!”野史记载:钱谦益借口头皮痒去修发,把脑后头发梳成清人的辫子,柳如是气得说不出话来,钱谦益辩解道:“这不也很舒服吗?”野史又载:钱谦益寿辰,外甥金圣叹来“贺喜”,现场提笔赋联:“一个文官小白脸,三朝元老大汉奸。”钱谦益当场气晕,宴会不欢而散,舅甥自此断绝来往。以上趣闻无从考证,而关于钱谦益的调侃从古至今都在,抛开文章才华而言,一个文人失去至为珍贵的气节,空剩一副软骨皮囊,遭到世人唾弃也是咎由自取。

钱谦益向清军投降后,清廷任命他为礼部右侍郎,参与充修《明史》。尽管如此,清廷对他仍不放心,此后因黄毓祺反抗清军而钱谦益曾至其处犒劳而被逮捕,柳如是拖着病体为丈夫四处打点、奔走相救,才将其拯救出狱。清廷对钱谦益的猜忌心越来越重,柳如是内心也在痛苦纠结,倘若当初钱谦益殉国以彰气节,自然赢得后世敬仰,天地之间,唯有正气万古长存。柳如是知荣辱得失,气节乃人生最大事,钱谦益降清苟活于世,纵有文坛领袖之誉也于事无补。

柳如是的人生后半程活得痛苦。当初劝夫归隐山林未果,劝夫赴死殉国未果,劝夫不仕满清未果。钱谦益几番沉浮,总算看破了红尘,不再谋求政治地位,一心一意地守着柳如是,开始过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暗中支持并资助义军抗清。历史车轮滚滚而前,未能阻挡分毫,至于是否钱谦益有所醒悟,试图挽回因变节而受损的声誉,我们不得而知。

公元1666年,柳如是年五十,一代文豪钱谦益去世。那一年,陈子龙抗击满清而殉国。钱氏族人聚众欲夺钱谦益房产,柳如是拼死相护,心力交瘁,吮血立下遗嘱,然后解下腰间孝带悬梁自尽。柳如是死后,被逐出了钱家坟地,葬在虞山脚下,钱谦益与原配夫人合葬一墓。

柳如是孤坟石碑仅一米高,上刻:河东君。

生于红尘而怀抱清流股票配资资讯平台,人间难得柳如是。

柳如是张先柳如钱谦益马士英发布于:广东省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上一篇:2023配资炒股 中央工作会议速记资料、1935年的结婚证……这些珍贵档案亮相↓
下一篇:配资杠杆网站 智库专家学者指出:端午节是传统节日其中更是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Powered by 联华证券配资_国内股票合法配资_网络炒股配资申请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