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十一年乙酉二月初五(1885年3月21日)第4284号第10页《申报》:《淫戏宜禁》,“近来芜湖到有湖北戏班专唱黄梅调淫剧”,说明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今安徽省芜湖地区就有湖北戏班表演黄梅调。
1921年(民国十年)《宿松县志》:邑(宿松)境西南与黄梅接壤,梅(黄梅)俗好演采茶小戏,亦称黄梅戏。
1934 年 11 月 18 日 22121 号第 18 页至19页《申报》:绍康撰《黄梅调》,黄梅是鄂东与皖西接壤的一个大县,“黄梅调”就是在这个县里发源的。通常都把这种戏视为一种“小戏”, 以别于另一种流行于乡镇间的“大戏”——京剧。
1952年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艺术事业管理处编《华东地方戏曲·戏曲剧种论文集》收录张紫(安徽省文化局)《“黄梅调”的初步调查》:黄梅调流行于皖西以至于皖南的历史沿革,据我们初步调查研究,是自鄂东地方发展而来,其所以叫黄梅调,是自湖北黄梅戏演变而来。黄梅调最初的三十六本戏,就是湖北黄梅戏的原来脚本,不过只流行于皖西地区。(2006年王长安主编《中国黄梅戏》、2009年王长安主编《中国黄梅戏》收录张紫《“黄梅调”的初步调查》)
为什么前而在知画马上就要成功的时候,给她来上致命一击呢?明明老佛爷和皇帝都向着她,为什么晴儿在这个时候,还敢出手帮助小燕子呢?
1956年09月《人民日报》刊发洪非(陆洪非)《谈“黄梅戏”》:黄梅戏是安徽的地方戏;探其根源,它来自湖北黄梅县的“采茶调”
1991年《安庆文史资料》第22辑(安庆徽剧黄梅戏史料专辑)时任安庆市文联党组书记刘云程《我写黄梅戏》:切不可让前辈从湖北接过来的黄梅戏,在我们手里又被湖北接回老家去。
1996年《湖北文史资料》收录莫诚斋(桂遇秋)《皖西南黄梅戏发源于黄梅》一文,论证皖(安徽)西南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县。1989年元月原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同志在首都中国戏剧家协会、《戏剧报》编辑部、中国现代戏研究会三家联合召开的湖北黄梅戏晋京演出座谈会上的发言:黄梅戏从湖北走向安徽;从安徽又走向全国。收录其戏剧评论集文集《细雨集》之中题名《黄梅返乡回娘家》。
1989年李诚《毛主席谈地方戏》毛泽东主席:黄梅戏、花鼓戏都是两湖(湖北、湖南)出生的。《黄梅戏艺术杂志》
2003年《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史志·建制沿革·历史背景》:自清乾隆以后,起源于湖北的黄梅采茶调流入毗邻的安徽省安庆地区,在不断吸收安庆地方的山歌小调以及古老剧种的音乐声腔后,经长期的融合演化而成为具有安庆地方色彩的黄梅调。
2016年时白林《我的音乐生涯·到黄梅县演黄梅戏,寻黄梅戏根》:在剧团我经常听老艺人说起黄梅戏又名黄梅调,与湖北黄梅县采茶戏有一定亲缘关系。1960年湖北省艺术学院的王民基老师还把他记谱整理的一本《黄梅采茶戏唱腔集》送给我,我一直很珍视这本书,初步知道了黄梅采茶戏的历史渊源和剧种的声腔结构。
使我收获最大的是,他(桂遇秋)陪我到黄梅县电台,将黄梅县采茶戏剧中所有录制过的演出剧目和唱段资料,全部复制成几盘大开盘带送给我们剧团。我们团还排演了他们整理演出的优秀剧目《过界岭》。我将这批资料借回家,除学习外,还打算将全部曲谱记录整理出来。
未完,待续!
未完,待续!
#你说说黄梅县和黄梅戏有什么关系?#黄金期货的杠杆
黄梅黄梅调湖北黄梅县黄梅戏发布于:湖北省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